第四百六十一章 要顾全大局啊_我在现代留过学
黄桃书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四百六十一章 要顾全大局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六十一章 要顾全大局啊

  我在现代留过学正文卷第四百六十一章要顾全大局啊元祐元年四月庚子。

  赵煦用完早膳后,便到了庆寿宫中。

  最近,他到庆寿宫的次数越来越多,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当然,这是逐渐增加的。

  两宫也适应了这个节奏,感觉是赵煦开始黏她们了。

  这正常!

  官家再怎么样,也只是一个孩子。

  孩子黏母亲、太母,很合理。

  见他来了,向太后当即招手:“六哥来,母后给六哥看个东西。”

  赵煦乖乖的坐到两宫身边,眨着一双可爱天真的眼睛:“母后要给儿臣看什么?”

  活像了他在现代泡吧的时候,那些凑到他身边的莺莺燕燕:“哥哥怎么一个人喝酒啊?”

  向太后看着赵煦的样子,嘴角的笑容,止不住的蔓延,太皇太后在旁边,更是露出了姨母笑。

  对赵煦和向太后之间的亲密母子之情,有些时候,真是让她感怀不已。

  她也想有一个这样的皇帝儿子。

  可惜,先帝并不亲她,反而更亲没有血缘关系的慈圣光献。

  这让她一直耿耿于怀。

  如今,却在儿媳和孙子身上,看到了她当年求而不得的东西。

  于是,这位太皇太后老怀大慰。

  每每看着这对母子的亲密互动,她自己也有一种满足感。

  向太后将一纸奏疏递给了赵煦:“六哥看看吧。”

  赵煦接过来,放在手中看了看,便道:“是范学士的弟弟写的奏疏啊!”

  奏疏的抬头,有着写奏疏的大臣差遣、头衔及名字:龙图阁直学士、陕西转运使臣纯粹。

  毋庸置疑,这位就是范仲淹的小儿子,那位苏大胡子最亲密的友人范纯粹了。

  向太后嗯了一声,道:“确实如此。”

  赵煦低着头,认真的看了一遍,眼睛渐渐的亮了起来。

  “真乃大才也!”赵煦看完,抚掌大赞。

  向太后也笑起来:“六哥也觉得好?那母后和太母,就要用印,准其奏议,先在鄜延路、环庆路以及泾原路试行其策。”

  赵煦嗯了一声,眼中却闪过一丝异色。

  “看来,不止是章楶发现了党项人的战术漏洞和弱点了。”

  “范纯粹也在实践中,隐隐约约,察觉到了!”

  范纯粹的奏疏,是一篇对过去数十年,宋夏战争进行分析、总结的奏疏。

  经过范纯粹的分析、总结。

  他最终抓到了一个关键——大宋沿边各路,在遇敌时,严重缺乏配合。

  诸路兵马,各自为战。

  前方寨堡,经常性的孤立无援,被敌切割、包围。

  所以,范纯粹建议,朝廷下旨,在沿边各路,在一线寨堡之后的腹地,拣选精锐,组建以骑兵和精锐步兵为核心的机动兵团,配属在二线,以便随时支援前线,而在一线寨堡,则只放防御为主的驻泊部队,依托坚城要塞,固守不出。

  同时,他还建议,简化各路兵马战守救援的流程。

  本路兵马在得知邻路遇敌时,既可不经朝廷旨意,而由本路经略使临机决断,出兵救援。

  “范纯粹之议,已触碰到了章楶后来的弹性防御的门槛了!”赵煦在心中喃喃自语着。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他感慨一声。

  只能说,在经过了数十年宋夏战争的拉锯和鏖战后。

  大宋这边的有识之士,都已经开始正视敌我优劣,并寻找问题所在。

  所以,章楶后来的弹性防御战略,不是他一人之智。

  而是,从庆历年间以来,无数名臣大将,在战争中的失败与教训,成功和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出。

  这样想着,赵煦就微笑着看向两宫,道:“太母、母后,刘昌祚既已回京述职,鄜延路经略使出缺,不如就命这位范大臣为鄜延路经略使,命其在鄜延路,试点其所议论之策。”

  向太后当即看向太皇太后,太皇太后颔首微笑:“官家之议甚好。”

  这位太皇太后近来心情非常舒爽。

  主要是,章惇南征太给她长脸了。

  王师摧枯拉朽,不过一月,大军直取富良江,令交趾震怖、俯首。

  如今,交趾已遣使求和。

  同时,大理国、真腊、占城等国,也都被此战震慑,纷纷遣使来朝。

  大宋威名,远播四方。

  这让太皇太后每每想起,嘴角都会轻微上扬。

  老身临朝听政,一年有余,便南服交趾,拓土千里,不止尽得交趾江北之地,还让交趾人乖乖遣使求和。

  大理、真腊、占城等国震怖,遣使来朝。

  先帝在位时,有过这样的事情吗?

  好像没有吧。

  熙宁南征,功亏一篑,五路伐夏,最终徒耗军费,永乐城之战更是一败涂地。

  而老身只遣五千人南下,便得到了这样的成果。

  老身真是大宋第一太母!

  未来青史之上,必与古来贤后同在。

  于是,这位太皇太后便道:“就依官家的意思好了。”

  “待刘昌祚入朝后,便以范纯粹为鄜延路经略安抚使!”

  说完朝政,太皇太后就看向赵煦,道:“官家可听说了,近来御史们在弹劾的事情?”

  赵煦眨着一双可爱天真的眼睛,小脸红彤彤的:“孙臣近来,一直在用心功课,并无太多闲暇关注朝政,还请太母明言之。”

  做戏做全套。

  赵煦在章惇生擒李常杰后,便开始进入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节奏。

  除了在集英殿里读书,就是来庆寿宫陪两宫。

  哪怕到了庆寿宫,他也是捧着书在看,仔细的记着笔记。

  主打的就是一个——朕什么都不知道。

  太皇太后不疑有他。

  这个孙子认真读书的事情,是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的。

  便道:“广西地方,有些奏疏入京,说是广西经略使章惇,生擒交趾伪太尉李常杰后,并未奏请朝廷,便决定在邕州将之凌迟……”

  “此有违祖宗法度也。”

  赵煦听着,托着腮帮子想了想,便起身对太皇太后谢罪道:“孙臣却是要向太母、母后请罪了。”

  “嗯?”

  “不敢瞒太母,当初章相公南下,陛辞之时,孙臣曾与之交代过一句话……”

  “若得李常杰,必将之凌迟,以祭当年邕州死难军民。”

  “六哥怎会有这个想法?”向太后奇了。

  赵煦睁着自己拿双黑白分明的真诚双眼,说道:“回禀母后,父皇在时,曾和儿臣说过,交趾当年屠邕州,乃生平之憾!“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ipku.com。黄桃书屋手机版:https://m.lipku.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